跳到主要內容

[回憶] 那段在板橋教會開心的日子

最近,我偶爾回憶以前過往的時光,特別是在國小的時候,那段在教會開心的日子



板橋基督長老教會一景

那個時候,每周六差不多下午一點左右,剛吃飽飯就會歡天喜地衝去教會,等著四點的(啟龍哥)的直笛課,在上課之前的這段時間,我總跟三五死黨(義人、達人、俊智、偉文) 玩在一起

那時,我們這群小蘿蔔頭可以玩的東西可多了。光一顆躲避球就玩得昏天暗地,一下子是 報數球,一下子是 正規躲避球 雖然每次玩躲避球就會砸到(壞!?)停在路邊的車子,如果沒帶球也澆不熄這群小鬼頭們的熱情,我們就玩捉迷藏、四處探險、紅綠燈鬼抓人、賽跑、等等。那時教會對面有棟大樓,小時候看總是覺得髒髒的,老以為是間鬼屋,有一次終於鼓起勇氣,我們一群人闖了進去。想看看爬到頂樓會出現甚麼鬼怪,結果電梯門一開,迎接我們的是一堆盆栽,最後呢,當然是被裡面的小姐請了出來,後來長大才知道那棟大樓是政府機構。如果碰到雨天,沒辦法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我們也會自製些"紙上遊戲 (現在稱桌遊)"來給大家玩,甚至一時興起還自己畫一些漫畫與大家分享;比如說小時候我們非常著迷洛克人這玩意(如下圖),還自己山寨了一個"戰鬥人漫畫"跟大家分享..大家也都很捧場,佳評如潮玩得不亦樂乎。
 


至於週日的正常主日學聚會,更是我們這群蘿蔔頭呼風喚雨的時光,那時候一下課,就會有錄影帶卡通撥放,但我們總是拿著教會裡面那些軟積木充當棒球棍,揉著報紙當球在那打起迷你室內棒球,老是在爭論 我投的是好球還是壞球,或者你打的是全壘打還是安打...又或者把積木排成一關又一關的關卡,自以為是超人般的闖著那小小的積木關卡我們老是玩到了樓下聚會結束,才依依不捨離開,

那段日子,我度過了非常非常開心的主日學六年...

但不知怎麼地,隨著時光的飛逝,我們這群當年永遠的死黨卻一個一個先後離開,先是俊智回南部,偉文、達人也因為一些原因不再來教會, 最後接著是我因為念書的原因離開了台北,一走就是六年,直到2009年末才回到台北,再回來教會時,頓時頗有遊子歸鄉,近鄉情怯之感。當然,那段美麗的時光 與我們燦爛的笑容當然就沒有在繼續譜寫下去。不過 正因為如此,這些故事也才會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我記得 某天刮颱風 我們大喊著 這是"暴風雪人的關卡"
我記得 我們老指著對面大樓養的黑白狗叫做乳牛.
我記得 我們上直笛課 老唱到一首小草(若) 歌詞是關於"吐"露芬芳 就自以為的吐.
我記得 我們總是一起佈置教室, 一次還貪玩把要黏貼到佈告欄的小朋友照片.用釘槍釘照片的裡面臉阿眼睛阿,笑得樂不可支..卻挨了一頓痛打
我記得 每年聖誕節總是會進到一間滿是裝飾品跟玩具的房間 忍著霉味找想要的裝飾品跟組裝聖誕樹
我記得 拿著奇特的保麗龍上面插著大頭釘當彈珠檯.

你們記得嗎?

謹以此文 懷念過往.

給我永遠的朋友們, 真心希望你們每一個 都能過得很好.
都有上帝的祝福與你們永遠同在.

宗翰

此文同步刊載於 板橋教會130周年紀念特刊
================
主日禮拜時間:
《台語禮拜》週日上午09:30~11:00
《國語禮拜》週日上午11:05~12:30

教會地址:台北縣板橋市明德街1巷3號
連絡電話:02-2968774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分析] 什麼是若且唯若 "if and only if"

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 此文不討論邏輯學中的 if and only if,只討論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中文翻譯叫做  若且唯若 (or 當且僅當) , 記得當初剛接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完全不明白到底是甚麼意思,查了翻譯也是愛莫能助,畢竟有翻跟沒翻一樣,都是有看沒有懂。 在數學上如果看到 if and only if  這類的句子,其實是表示一種 雙條件句 ,通常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定義(Definition)" 待之,今天要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句子如何用比較直觀的方法去看他 假設我們現在有 兩個邏輯陳述句 A 與  B. 注意到,在此我們不必考慮這兩個陳述句到底是什麼,想表達什麼,或者到底是否為真(true),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是兩個陳述即可。 現在,考慮新的陳述:  "A if and only if B" 好了,現在主角登場,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句子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直覺的把這句子拆成兩部分看待,也就是 "( A if B ) and ( A only if B )" 那麼先針對第一個部分  A if B  來看, 其實這句就是說  if B then A, 更直白一點就是 "if B is true, then A is also true".  在數學上等價可以寫為 "B implies A" .  或者更常用一個箭頭符號來表示 "B $\Rightarrow$  A"  現在針對第二個部分  A only if B 此句意指  "If B is not true, then A is also not true". 所以如果已知 A is true,  那麼按照上句不難推得 B is also true 也就是說  A only if B  等價為 "If A is true then B is also true". 同樣,也可以寫作   "A implies B"   或者用箭頭表示  "A   $\Rightarrow$     B".

[數學分析] 淺談各種基本範數 (Norm)

這次要介紹的是數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 Norm: 一般翻譯成 範數 (在英語中 norm 有規範的意思,比如我們說normalization就是把某種東西/物品/事件 做 正規化,也就是加上規範使其正常化),不過個人認為其實翻譯成 範數 也是看不懂的...這邊建議把 Norm 想成長度就好 (事實上norm是長度的抽象推廣), 也許讀者會認為好端端的長度不用,為何又要發明一個 norm 來自討苦吃?? 既抽象又艱澀。 事實上想法是這樣的: 比如說現在想要比較兩個數字 $3$ , $5$ 之間的大小,則我們可以馬上知道 $ 3 < 5 $;同樣的,如果再考慮小數與無理數如 $1.8753$ 與 $\pi$,我們仍然可以比較大小 $1.8753 < \pi = 3.1415...$ 故可以發現我們有辦法對 "純量" 做明確的比大小,WHY? 因為前述例子中 $3$, $5$, $1.8753$ or $\pi$ 其各自的大小有辦法被 "measure "! 但是如果是現在考慮的是一組數字 我們如何去measure 其大小呢?? 比如說 \[x:=[1, -2, 0.1, 0 ]^T \]上式的大小該是多少? 是 $1$? $-2$? $0.1$??? 再者如果更過分一點,我們考慮一個矩陣 \[A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想要知道這個矩陣的大小又該怎麼辦?? 是 $1$ ? $2$ 還是 $4$ ?..其實現階段我們說不清楚。 也正是如此,可以發現我們確實需要新的 "長度" 的定義來幫助我們如何去 measure 矩陣/向量/甚至是函數的大小。 故此,我們首先定義甚麼是Norm,(也就是把 "長度" or "大小" 的本質抽離出來) ================== Definition: Norm 考慮 $V$ 為一個向量空間(Vector space),則我們說  Norm 為一個函數 $||\cdot|| : V \rightarrow \mathbb{R}$ 且滿足下列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