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轉載] 祂必默然愛你

by 荒漠甘泉 讀書會 on Tuesday, February 8, 2011
經文: 「耶穌一言不答。」(馬太福音15:23)「祂...必...默然愛你。」(西番雅書3:17)
一個受苦上帝的孩子讀到這兩句話,或許會希奇。你正在渴望主安慰的聲音,「你們可以放心」(約十六33),或者「不要怕!因為我與你同在」,可是等了許久,一點得不著甚麼--「耶穌卻一言不答」。當上帝聽見我們哀聲哭泣的時候,祂的心常頂難受。因為祂看見我們還是這樣軟弱,這樣急躁,還不能懂祂不答的美意,我們的目光還是這樣短視。
主的不答並非拒絕,乃是表示祂的默許和頂深的同情。 失望的基督徒阿,「你為何憂悶?」(詩43:5)即使祂靜默不答,你「還要稱讚祂」。讓我們聽一個故事,並細細領會裡面的教訓。一個基督徒夢見三個同作肢體的姊妹跪著禱告。她看見主漸漸走近她們。
當祂走到第一個姊妹面前,祂臉上帶著榮光和愛,俯下身去用頂溫柔甜蜜的聲音安慰她、勉勵她。隨後祂走近第二個姊妹身邊,只伸出祂的手來在她的額上一按,點點頭走了。最末後,當祂走過第三個姊妹那裡,祂一聲不響,連看都不看就去了。
那個作夢的基督徒,自言自語地說道:「第一個姊妹,一定靈命頂深,所以主頂愛她;第二個姊妹也不錯,可是不及第一個;第三個姊妹,一定在甚麼事情上得罪了主,深深地傷了主的心,所以主不屑睬她。我不知道她究竟作錯了甚麼?為甚麼主對待她們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當她正在猜疑之間,主站在她旁邊說:「無知的婦人,妳完全誤會我。那第一個跪著禱告的女人最軟弱、最幼稚,她時刻需要我的扶持與眷顧,否則她在我的窄路上,簡直一步都不能行。她時刻需要我的愛和幫助,否則她就會失敗跌倒。「那第二個跪著禱告的女人較好得多。她有較強的信心和較深的愛,我能夠信任她無論在甚麼環境中,因我而站住。「那第三個跪著禱告的女人(就是我似乎不去注意把她略過的那一個),她的靈命頂高、頂深,她的信心和愛心頂大、頂強。我正用一種猛烈的方法訓練她,為著她將來最高、最聖潔的事奉。
「她已經完全認識我,完全信任我。她不需要能聽、能見、能摸、能覺的幫助,她不因我所安排給她的環境而喪志、灰心、跌倒。雖然理由不能通過、天性不能佩服,她還是絕對順從我--因為她知道我的用意,是為她將來永遠的榮耀。我所作的,她如今雖然不知道,後來必明白。「我默然愛她,因為我愛她的心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也不是人心所能領會的」。如果你知道祂默然的奧秘,讚美祂,祂就會「行奇妙的事」(出34:10),因為每一次祂收回恩典,就是要你更認識、更愛那賜恩者。--選
==========================================
後紀:
願我們期盼主所作奇妙的事情。當我們雖憂傷痛苦仍堅守盼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分析] 什麼是若且唯若 "if and only if"

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 此文不討論邏輯學中的 if and only if,只討論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中文翻譯叫做  若且唯若 (or 當且僅當) , 記得當初剛接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完全不明白到底是甚麼意思,查了翻譯也是愛莫能助,畢竟有翻跟沒翻一樣,都是有看沒有懂。 在數學上如果看到 if and only if  這類的句子,其實是表示一種 雙條件句 ,通常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定義(Definition)" 待之,今天要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句子如何用比較直觀的方法去看他 假設我們現在有 兩個邏輯陳述句 A 與  B. 注意到,在此我們不必考慮這兩個陳述句到底是什麼,想表達什麼,或者到底是否為真(true),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是兩個陳述即可。 現在,考慮新的陳述:  "A if and only if B" 好了,現在主角登場,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句子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直覺的把這句子拆成兩部分看待,也就是 "( A if B ) and ( A only if B )" 那麼先針對第一個部分  A if B  來看, 其實這句就是說  if B then A, 更直白一點就是 "if B is true, then A is also true".  在數學上等價可以寫為 "B implies A" .  或者更常用一個箭頭符號來表示 "B $\Rightarrow$  A"  現在針對第二個部分  A only if B 此句意指  "If B is not true, then A is also not true". 所以如果已知 A is true,  那麼按照上句不難推得 B is also true 也就是說  A only if B  等價為 "If A is true then B is also true". 同樣,也可以寫作   "A implies B"   或者用箭頭表示  "A   $\Rightarrow$     B".

[數學分析] 淺談各種基本範數 (Norm)

這次要介紹的是數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 Norm: 一般翻譯成 範數 (在英語中 norm 有規範的意思,比如我們說normalization就是把某種東西/物品/事件 做 正規化,也就是加上規範使其正常化),不過個人認為其實翻譯成 範數 也是看不懂的...這邊建議把 Norm 想成長度就好 (事實上norm是長度的抽象推廣), 也許讀者會認為好端端的長度不用,為何又要發明一個 norm 來自討苦吃?? 既抽象又艱澀。 事實上想法是這樣的: 比如說現在想要比較兩個數字 $3$ , $5$ 之間的大小,則我們可以馬上知道 $ 3 < 5 $;同樣的,如果再考慮小數與無理數如 $1.8753$ 與 $\pi$,我們仍然可以比較大小 $1.8753 < \pi = 3.1415...$ 故可以發現我們有辦法對 "純量" 做明確的比大小,WHY? 因為前述例子中 $3$, $5$, $1.8753$ or $\pi$ 其各自的大小有辦法被 "measure "! 但是如果是現在考慮的是一組數字 我們如何去measure 其大小呢?? 比如說 \[x:=[1, -2, 0.1, 0 ]^T \]上式的大小該是多少? 是 $1$? $-2$? $0.1$??? 再者如果更過分一點,我們考慮一個矩陣 \[A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想要知道這個矩陣的大小又該怎麼辦?? 是 $1$ ? $2$ 還是 $4$ ?..其實現階段我們說不清楚。 也正是如此,可以發現我們確實需要新的 "長度" 的定義來幫助我們如何去 measure 矩陣/向量/甚至是函數的大小。 故此,我們首先定義甚麼是Norm,(也就是把 "長度" or "大小" 的本質抽離出來) ================== Definition: Norm 考慮 $V$ 為一個向量空間(Vector space),則我們說  Norm 為一個函數 $||\cdot|| : V \rightarrow \mathbb{R}$ 且滿足下列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