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分享] 關於數學證明的一點點思路 (II)-contrapositive proof 與 proof by contradiction

OK,承接上篇證明的思路(I):
在搞清楚定義之後。才可以開始證明!

再者寫下證明的每一步。都必須是 "正確無誤" 的陳述。如果寫下的陳述有一部分是錯的或者在有一些情況下可能是錯的。那麼整個證明就必然無疑的存在嚴重的瑕疵。這種證明並非是證明,單純只是錯誤的陳述或者在某種情況下會出錯的陳述。

所以在確保定義清楚 外加 每一步都正確的概念之下,我們才可以來討論證明的策略。

數學證明的方法(策略),就種類來說大致可分成四種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 逆否命題法(contrapositive proof) 與 矛盾證法(proof by toward to contradiction)

考慮命題為 : If P then Q
  1. 直接證明法 (用已知假設P 透過逐步邏輯推演以及已經證畢的定理,逐步直接的 推出Q)
  2. 反證法(逆否命題)  (將原命題改為 If NOT Q, then NOT P: 亦即用 NOT Q 當作假設 透過逐步證明推出 NOT P)
  3. 間接證明-矛盾證法 或稱 歸謬法 (維持原命題假設 If P 而且額外再假設 if NOT Q, 逐步證明與某個已知事實矛盾? i.e., 將原命題改為 If P and NOT Q 去證明某個矛盾)
  4. 數學歸納法

以下我們先看個例子說明 歸謬證法

FACT: 令 $a,b$為兩實數,若對任意 $\varepsilon >0$,$a \le b + \varepsilon$,則 $a \le b$。
Proof
利用歸謬法,假設 $a > b$。並試圖找出矛盾點。

由於我們已知 對任意 $\varepsilon >0$,$a \le b + \varepsilon$,故我們觀察
\[\left\{ \begin{array}{l}
a \le b + \varepsilon \\
a > b
\end{array} \right. \Rightarrow b < a \le b + \varepsilon  \Rightarrow 0 < a - b \le \varepsilon
\]故現在令
\[
\varepsilon := \frac{a-b}{2}
\]仍滿足 $\varepsilon >0$。將上述 $\varepsilon $ 帶入 $a \le b + \varepsilon $ 得到
\[a \le b + \varepsilon  \Rightarrow a \le b + \frac{{a - b}}{2} \Rightarrow a \le b
\]上式結果與 $a > b$ 矛盾;故我們一開始假設的 $a > b$ 有誤。至此得證。$\square$


事實上關於反證 與 矛盾證明常有時機使用的問題,就是到底何時該採用反證法 何時 適用 矛盾證明?

使用時機:任何時候對一個證明應先嘗試直接證明法,如果對於 直接證明 完全毫無頭緒時,再接著嘗試採用反證或者矛盾證法

例: 欲證 質數(prime numbers)有無窮多個

如果透過直接證法,你就必須真的去找出 "無窮多個" 質數,但這種方法很明顯無法使用(why?)
因為我們時間有限,無法真的找出無窮多個 質數出來,你也不可以說你找到很多個就OK,因為原命題是要求要找出"無窮多個"故此時應
轉而使用反證法/矛盾證法 來處理這類問題。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 存在性的命題(existential statment) 
If X then there exists Y such that Z
都可考慮採用矛盾證明法,因為在這命題中,我們被要求用X當假設,然後必須"建構" OR "找出" 一個Y使得Z成立。但大多時候我們對Y基本上沒有頭緒。這時可以採用矛盾證法,將其納入為額外假設,試著找出矛盾點。

留言

  1. 親愛的謝老師好,我最近正在上 Coursera 的課程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thinking by Kieth Devlin)。查找課程資料的時候,發現您這篇講義非常有幫助,增進了我對這門課的理解,特此感謝,並祝周末愉快。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留言,很高興知道我的文章有幫上您。祝學習愉快,平安順心。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分析] 什麼是若且唯若 "if and only if"

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 此文不討論邏輯學中的 if and only if,只討論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中文翻譯叫做  若且唯若 (or 當且僅當) , 記得當初剛接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完全不明白到底是甚麼意思,查了翻譯也是愛莫能助,畢竟有翻跟沒翻一樣,都是有看沒有懂。 在數學上如果看到 if and only if  這類的句子,其實是表示一種 雙條件句 ,通常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定義(Definition)" 待之,今天要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句子如何用比較直觀的方法去看他 假設我們現在有 兩個邏輯陳述句 A 與  B. 注意到,在此我們不必考慮這兩個陳述句到底是什麼,想表達什麼,或者到底是否為真(true),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是兩個陳述即可。 現在,考慮新的陳述:  "A if and only if B" 好了,現在主角登場,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句子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直覺的把這句子拆成兩部分看待,也就是 "( A if B ) and ( A only if B )" 那麼先針對第一個部分  A if B  來看, 其實這句就是說  if B then A, 更直白一點就是 "if B is true, then A is also true".  在數學上等價可以寫為 "B implies A" .  或者更常用一個箭頭符號來表示 "B $\Rightarrow$  A"  現在針對第二個部分  A only if B 此句意指  "If B is not true, then A is also not true". 所以如果已知 A is true,  那麼按照上句不難推得 B is also true 也就是說  A only if B  等價為 "If A is true then B is also true". 同樣,也可以寫作   "A implies B"   或者用箭頭表示  "A   $\Rightarrow$     B".

[數學分析] 淺談各種基本範數 (Norm)

這次要介紹的是數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 Norm: 一般翻譯成 範數 (在英語中 norm 有規範的意思,比如我們說normalization就是把某種東西/物品/事件 做 正規化,也就是加上規範使其正常化),不過個人認為其實翻譯成 範數 也是看不懂的...這邊建議把 Norm 想成長度就好 (事實上norm是長度的抽象推廣), 也許讀者會認為好端端的長度不用,為何又要發明一個 norm 來自討苦吃?? 既抽象又艱澀。 事實上想法是這樣的: 比如說現在想要比較兩個數字 $3$ , $5$ 之間的大小,則我們可以馬上知道 $ 3 < 5 $;同樣的,如果再考慮小數與無理數如 $1.8753$ 與 $\pi$,我們仍然可以比較大小 $1.8753 < \pi = 3.1415...$ 故可以發現我們有辦法對 "純量" 做明確的比大小,WHY? 因為前述例子中 $3$, $5$, $1.8753$ or $\pi$ 其各自的大小有辦法被 "measure "! 但是如果是現在考慮的是一組數字 我們如何去measure 其大小呢?? 比如說 \[x:=[1, -2, 0.1, 0 ]^T \]上式的大小該是多少? 是 $1$? $-2$? $0.1$??? 再者如果更過分一點,我們考慮一個矩陣 \[A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想要知道這個矩陣的大小又該怎麼辦?? 是 $1$ ? $2$ 還是 $4$ ?..其實現階段我們說不清楚。 也正是如此,可以發現我們確實需要新的 "長度" 的定義來幫助我們如何去 measure 矩陣/向量/甚至是函數的大小。 故此,我們首先定義甚麼是Norm,(也就是把 "長度" or "大小" 的本質抽離出來) ================== Definition: Norm 考慮 $V$ 為一個向量空間(Vector space),則我們說  Norm 為一個函數 $||\cdot|| : V \rightarrow \mathbb{R}$ 且滿足下列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