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衍生商品] 淺談選擇權 (1) - Some Properties of Option

延續上篇 [衍生商品] 淺談選擇權 (0) - Moneyness and profit/payoff of Option ,我們目標是要找出合理的定價。但目前對上述並無頭緒,只知道 選擇權價值 = 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
\[
\text{Option Value $=$ Intrinsic Value $+$ Time Value}
\] 然後 由報價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一些參數似乎會影響我們對選擇權的定價。

現在我們總結需要的參數:

$K$: 執行價格 (Strike Price)
$S_0$: 當前標的資產價格 (這邊我們以當前股價表示) (Current Stock Price)
$\sigma$: 股價波動度 (Volatility)
$T$ : 到期時間 (Expiration time)
$r$ : 無風險利率 (risk-free interest rate)
$D$: 股息 (Dividend)
Style: 美式選擇權 或者 歐式選擇權。

接著我們討論當上述參數變動的時候,會對選擇權價格造成甚麼影響?

Varying Strike Price $K$:
現在考慮兩個不同的執行價格 $K_1, K_2$ 且 $K_1 < K_2$,則我們知道對於 Call option 而言,越低的執行價格代表越此 Call option 獲利機會相對較大,故Call option 售價在較低的 執行價格 應越高
\[ C(K_1) > C(K_2) \] 對 Put Option 而言,情況則相反
\[ P(K_1) < P(K_2) \] 那麼現在如果我們考慮兩選擇權除了 Strike price 以外其餘參數皆相同,則我們有如下重要結果:
\[\left\{ \begin{array}{l} {K_2} - {K_1} \ge C({K_1}) - C({K_2}) \ge 0\\ {K_2} - {K_1} \ge P({K_2}) - P({K_1}) \ge 0 \end{array} \right.\]

Varying  Expiration Time $T$:
1. 對於美式選擇權而言,越長的 $T$ 表示有越多機會可以 執行,故 $T$ 增大 $\Rightarrow$ 選擇權價格上升
2. 如果對歐式選擇權,到期時間的效果無法看出確切關係 (越長的 $T$ 並無法保證選擇權價格上升/下降)

選擇權價格的上/下界:
對於 Call Option 而言,其 Call option price 的上下界如下圖所示:,

對於 Put Option 而言,其 Put option price 的上下界如下圖所示:
現在我們看個例子:

Example: (Lower Bound of call option)
現在考慮一個 6個月到期且不支付股息的 Call option,當前股價為 $\$ 80$,執行價格為 $\$75$,且無風險年利率為 $10 \%$ 以連續複利計。試求其選擇權的下界應為何?

Solution
由於此為 Call option,我們知道其下界為
\[\begin{array}{l}
\max \{ {S_0} - PV(K),0\} \\
 \Rightarrow \max \{ 80 - 75{e^{10\%  \times \left( {6/12} \right)}},0\}  = \max \{ 8.66,0\}  = 8.66
\end{array}\]


延伸閱讀
[衍生商品] 淺談選擇權 (2) - Put-Call Parit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分析] 什麼是若且唯若 "if and only if"

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 此文不討論邏輯學中的 if and only if,只討論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中文翻譯叫做  若且唯若 (or 當且僅當) , 記得當初剛接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完全不明白到底是甚麼意思,查了翻譯也是愛莫能助,畢竟有翻跟沒翻一樣,都是有看沒有懂。 在數學上如果看到 if and only if  這類的句子,其實是表示一種 雙條件句 ,通常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定義(Definition)" 待之,今天要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句子如何用比較直觀的方法去看他 假設我們現在有 兩個邏輯陳述句 A 與  B. 注意到,在此我們不必考慮這兩個陳述句到底是什麼,想表達什麼,或者到底是否為真(true),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是兩個陳述即可。 現在,考慮新的陳述:  "A if and only if B" 好了,現在主角登場,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句子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直覺的把這句子拆成兩部分看待,也就是 "( A if B ) and ( A only if B )" 那麼先針對第一個部分  A if B  來看, 其實這句就是說  if B then A, 更直白一點就是 "if B is true, then A is also true".  在數學上等價可以寫為 "B implies A" .  或者更常用一個箭頭符號來表示 "B $\Rightarrow$  A"  現在針對第二個部分  A only if B 此句意指  "If B is not true, then A is also not true". 所以如果已知 A is true,  那麼按照上句不難推得 B is also true 也就是說  A only if B  等價為 "If A is true then B is also true". 同樣,也可以寫作   "A implies B"   或者用箭頭表示  "A   $\Rightarrow$     B".

[數學分析] 淺談各種基本範數 (Norm)

這次要介紹的是數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 Norm: 一般翻譯成 範數 (在英語中 norm 有規範的意思,比如我們說normalization就是把某種東西/物品/事件 做 正規化,也就是加上規範使其正常化),不過個人認為其實翻譯成 範數 也是看不懂的...這邊建議把 Norm 想成長度就好 (事實上norm是長度的抽象推廣), 也許讀者會認為好端端的長度不用,為何又要發明一個 norm 來自討苦吃?? 既抽象又艱澀。 事實上想法是這樣的: 比如說現在想要比較兩個數字 $3$ , $5$ 之間的大小,則我們可以馬上知道 $ 3 < 5 $;同樣的,如果再考慮小數與無理數如 $1.8753$ 與 $\pi$,我們仍然可以比較大小 $1.8753 < \pi = 3.1415...$ 故可以發現我們有辦法對 "純量" 做明確的比大小,WHY? 因為前述例子中 $3$, $5$, $1.8753$ or $\pi$ 其各自的大小有辦法被 "measure "! 但是如果是現在考慮的是一組數字 我們如何去measure 其大小呢?? 比如說 \[x:=[1, -2, 0.1, 0 ]^T \]上式的大小該是多少? 是 $1$? $-2$? $0.1$??? 再者如果更過分一點,我們考慮一個矩陣 \[A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想要知道這個矩陣的大小又該怎麼辦?? 是 $1$ ? $2$ 還是 $4$ ?..其實現階段我們說不清楚。 也正是如此,可以發現我們確實需要新的 "長度" 的定義來幫助我們如何去 measure 矩陣/向量/甚至是函數的大小。 故此,我們首先定義甚麼是Norm,(也就是把 "長度" or "大小" 的本質抽離出來) ================== Definition: Norm 考慮 $V$ 為一個向量空間(Vector space),則我們說  Norm 為一個函數 $||\cdot|| : V \rightarrow \mathbb{R}$ 且滿足下列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