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整理] 金融名詞-共同基金與其他投資公司

以下為整理BKM- Essential of Investment 9th
第4章 共同基金與其他投資公司 ( Mutual Funds and investment companies)  的一些專有名詞

投資公司

1. 投資公司 (investment companies)
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眾多股票和其他資產的金融中介機構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基本想法就是 集中資產 實現多樣化。

2. 淨資產價值 (Net Asset Value (NAV))
資產市值 減去 負債 除以 發行在外的股份數
\[
NAV = \frac{Market \ Value \ of \ assets - liabilities}{Outstanding \ shares}
\]


投資公司的類型

  • 單位投資信託 (無管理)
  • 有管理的投資公司
    • 開放式基金: 允許投資人隨時以NAV價格 購買或贖回基金股份
    • 封閉式基金: 交易價格不同於NAV,購買或贖回股份的行為在封閉基金的投資人之間。無法直接對基金公司進行購買或贖回


3. 單位投資信託 (Unit investment trust)
 在基金存續期間之內,投資於 固定 的資產組合,其來源為眾多投資者的資金之集合
-無額外管理 $\Rightarrow$ 管理費用較為低廉
-固定投資組合

4. 開放式基金(open-end fund)
允許隨時以 NAV 購買或贖回 基金股份的一種基金
- 股票可贖回
- 基金股份價格永遠不低於NAV

4. 封閉式基金 (closed-end fund)
交易價格不同於 NAV 的基金,股票可以不按照NAV價格贖回
- 交易價格不同於NAV,在開放市場中交易

5. 銷售費用(load)
傭金的一種,用以購買/銷售共同基金所需支付給賣方的銷售費用
-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前端費用(front-end loads) 一種為後端費用(back-end loads)

其他投資機構

  • 混合基金(Commingled funds)
  • 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 避險基金(Hedge funds)

6. 避險基金 (hedge fund)
對富有的投資人或大型投資機構開放,本身不受 證卷交易委員會(SEC) 的約束。可以投資於比共同基金風險更高的證卷。常見的避險基金交易策略:
  • 槓桿 leverage:額外借入資金進行投資,並預期該證卷價格於未來會上漲
  • 放空 short selling:賣出手中並未持有的證卷,並預期該證卷價格於未來會下跌
  • 避險 hedging:平衡可能的已知風險(通常多透過購入衍生證卷如期貨/選擇權來達成)。
  • 套利 arbitrage:尋找證卷價格中的偏離,來買低賣高獲利。


7. 軟貨幣酬金 (soft dollars)
經紀商為了換取投資經理人業務而免費提供的研究服務 (for research services)
-共同基金的投資經理人可透過使用軟貨幣酬金來對投資人隱藏真實的基金開銷成本

8. 基金週轉率 (turnover rate)
組合交易量相對於組合總資產的比率;用以測量資產組合每年被替換的比例
higher turnover rate => higher transaction cost
\[
Turnover := \frac{Value \ of \ sales}{Portfolio \ Value} =  \frac{Value \ of \ purchases}{Portfolio \ Value} \]

共同基金的投資策略

  • 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s): 投資於貨幣市場證卷 如商業票據、大額定存
  • 權益基金(Equity funds):
    投資於股票市場
  • 特殊行業基金(Specialized sector funds): 投資於特定產業如生物科技、國營企業、貴重金屬等
  • 固定收益(債卷)基金(Bond funds): 投資於固定收益資產如債卷、國庫卷
  • 國際基金(International funds):
     
    投資於國際市場的投資,如全球債卷
  • 均衡基金(Balanced funds): 為投資人個人設計的投資組合,基金中既持有股票也持有債卷並保持一定的權重比率,且不隨意更動此權重比率
    • 組合基金or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 均衡型基金的一種,但主要投資於其他基金的共同基金,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
  • 資產分配基金(Asset allocation funds): 與均衡基金相同,都同時持有股票與債卷,但是會因為投資人對市場表現的預測大幅度的調整投資權重
  • 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s): 投資於市場指數的基金 
    • 被動投資策略主要採用此類基金。

共同基金的投資成本

  • 營運費用(Operating expenses)
  • 前端費用(front-end load): 購入證卷時所需付出的手續費或傭金
  • 後端費用(back-end load): 贖回或退出的過程中所收取的費用
  • 12b-1費用 (12b-1)(用於支付促銷(廣告費、刊登費等等)和分配成本的年費)


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 ETF)

允許投資人項交易股票一樣的交易組合指數的投資組合 (trade index portfolio)
  • 優勢: can be traded during the day, like stock, much lower transaction cost, no load charges, management fees, and minimum investment amounts.
  • 缺點: must be purchased from brokers for a fee, investors incur a bid-ask spread.
  • Example: 台灣50 (0050) 或者 美股 SPY (追蹤 S&P500指數的 ETF) 或者 VTI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分析] 什麼是若且唯若 "if and only if"

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 此文不討論邏輯學中的 if and only if,只討論數學上的 if and only if。) 中文翻譯叫做  若且唯若 (or 當且僅當) , 記得當初剛接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完全不明白到底是甚麼意思,查了翻譯也是愛莫能助,畢竟有翻跟沒翻一樣,都是有看沒有懂。 在數學上如果看到 if and only if  這類的句子,其實是表示一種 雙條件句 ,通常可以直接將其視為" 定義(Definition)" 待之,今天要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句子如何用比較直觀的方法去看他 假設我們現在有 兩個邏輯陳述句 A 與  B. 注意到,在此我們不必考慮這兩個陳述句到底是什麼,想表達什麼,或者到底是否為真(true),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是兩個陳述即可。 現在,考慮新的陳述:  "A if and only if B" 好了,現在主角登場,我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句子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直覺的把這句子拆成兩部分看待,也就是 "( A if B ) and ( A only if B )" 那麼先針對第一個部分  A if B  來看, 其實這句就是說  if B then A, 更直白一點就是 "if B is true, then A is also true".  在數學上等價可以寫為 "B implies A" .  或者更常用一個箭頭符號來表示 "B $\Rightarrow$  A"  現在針對第二個部分  A only if B 此句意指  "If B is not true, then A is also not true". 所以如果已知 A is true,  那麼按照上句不難推得 B is also true 也就是說  A only if B  等價為 "If A is true then B is also true". 同樣,也可以寫作   "A implies B"   或者用箭頭表示  "A   $\Rightarrow$     B".

[數學分析] 淺談各種基本範數 (Norm)

這次要介紹的是數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 Norm: 一般翻譯成 範數 (在英語中 norm 有規範的意思,比如我們說normalization就是把某種東西/物品/事件 做 正規化,也就是加上規範使其正常化),不過個人認為其實翻譯成 範數 也是看不懂的...這邊建議把 Norm 想成長度就好 (事實上norm是長度的抽象推廣), 也許讀者會認為好端端的長度不用,為何又要發明一個 norm 來自討苦吃?? 既抽象又艱澀。 事實上想法是這樣的: 比如說現在想要比較兩個數字 $3$ , $5$ 之間的大小,則我們可以馬上知道 $ 3 < 5 $;同樣的,如果再考慮小數與無理數如 $1.8753$ 與 $\pi$,我們仍然可以比較大小 $1.8753 < \pi = 3.1415...$ 故可以發現我們有辦法對 "純量" 做明確的比大小,WHY? 因為前述例子中 $3$, $5$, $1.8753$ or $\pi$ 其各自的大小有辦法被 "measure "! 但是如果是現在考慮的是一組數字 我們如何去measure 其大小呢?? 比如說 \[x:=[1, -2, 0.1, 0 ]^T \]上式的大小該是多少? 是 $1$? $-2$? $0.1$??? 再者如果更過分一點,我們考慮一個矩陣 \[A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想要知道這個矩陣的大小又該怎麼辦?? 是 $1$ ? $2$ 還是 $4$ ?..其實現階段我們說不清楚。 也正是如此,可以發現我們確實需要新的 "長度" 的定義來幫助我們如何去 measure 矩陣/向量/甚至是函數的大小。 故此,我們首先定義甚麼是Norm,(也就是把 "長度" or "大小" 的本質抽離出來) ================== Definition: Norm 考慮 $V$ 為一個向量空間(Vector space),則我們說  Norm 為一個函數 $||\cdot|| : V \rightarrow \mathbb{R}$ 且滿足下列性質